地處晉中平川腹地的車輞村,地肥土沃,平展展的田野,綠油油的禾苗,根本不見石頭的蹤跡,但常家莊園的石雕藝術(shù)品,不僅精美得叫人拍案稱絕,而且多得讓人隨處可見。正是由于石雕作品的精美與眾多,使常家莊園的宅第中增添了錚錚風骨,陽剛氣息。
常家莊園的石雕用材分青石與砂石兩種,青石主要用于柱礎和門鎮(zhèn)石獅、石鼓、石墩、石欄板、垂帶、旗桿等。由于青石質(zhì)地細膩,雕刻起來易于流暢,尤長于局部細致入微的刻畫,所以莊園中的這部分石雕作品,一般來說,畫面充盈,緊湊飽滿,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富于裝飾性,題材呈現(xiàn)多樣化的風格。以柱礎為例,常家莊園遍布于各個院落的柱礎石,形體上有方形、圓形、瓶形、四獅托月形等多種,手法上雖然以淺雕為主,偶爾雜以鏤空、高浮,但就其圖案來說,則每組礎石自成一種體系,或人物故事、或吉祥圖案、或花鳥山水,無不生動活潑,刀法嫻熟,線條明快,俊秀瀟灑。祠堂戲臺、二門廊、正廳、貴和堂正廳、養(yǎng)和堂偏正二門抱廈、貴和堂新西院二門抱廈,就是莊園柱礎雕刻的代表作。
獅子是莊園青石雕刻的又一大類別。眾多的門墩石獅,經(jīng)清代民間藝術(shù)家的大膽想象、沿承、夸張,這一藝術(shù)品成了宅第建筑中不可替代的裝飾像,無論體量大小,均威武、高貴而又憨態(tài)可掬。為增強裝飾效果,莊園的獅子形象大多頭大臉闊,額隆頰豐,箕口肉鼻,前額突出,從禿頂式的頭部到項背披有漩式鬣毛。胸飾纓絡華飾,脖上掛有鈴鐺,形態(tài)俯首縮足。雌獅掌撫幼獅,有的還背負其子;雄獅腳踏繡球或嘴銜彩帶,背負繡球,較多地汲取了民間傳統(tǒng)舞獅藝術(shù)的成分,富有較強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喜慶風格。
青石雕刻的另一種作品,也是常家莊園的最富有特色的藝術(shù)品,那就法帖碑刻。莊園書法石刻,共計523塊,分別為"清代名人各聯(lián)法帖"廊、"唐詩筆意畫雕"廊、"張思叔座佑"廊、"惲壽平書法"廊以及傳世精品"石蕓軒法帖"、"聽雨樓法帖"與"四十四帝王遺墨帖",其數(shù)量之多,選貼之精,書法之珍,雕工之美,堪莊園瑰寶。
莊園大量的石雕,還是砂石作品。其石材多取于附近山中,質(zhì)地有白、綠、紅、青多種,主要用于橋、廳、臺、廊的護欄和柱體,半亭花墻、影壁和牌坊,刀法較青石作品粗獷、雄渾,畫面疏朗典雅、疏密得當、虛實和諧、古樸堅實,顯得特別有氣魄。杏壇、街心牌坊、祠堂獻廳圍欄、養(yǎng)和堂階欄、半亭、三星影壁和莊園西門魚躍龍門巨幅石額,就是砂石雕刻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