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mén)街,被譽(yù)為“晚清第一園”。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任湖北漢黃道臺、江漢關(guān)監督、曾任清政府駐法國公使的何芷舸所造,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道臺何藏舠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占地14000余平方米。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lái)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shī)”之意,辟為何宅的后花園,故而又稱(chēng)“何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園主歸隱揚州后,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擴入園林。園主將西方建筑特色帶回了文明古國,并吸收中國皇家園林和江南諸家私宅庭園之長(cháng),又廣泛使用新材料,使該園吸取眾家園林之經(jīng)驗而有所出新。
全園可分為東西兩個(gè)部分,以?xún)蓪哟畼呛蛷屠扰c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東園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廳,為一船廳,單檐歇山式,帶回廊,面闊15.65米,進(jìn)深9.50米。以此建筑為主景,南向的明間廊柱上,懸有木刻聯(lián)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廳北有假山貼墻而筑,參差蜿蜒,妙趣橫生;東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墻;西有石階婉轉通往樓廊;南邊建有五間廳堂,三面有廊。復道廊中的半月臺,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
西園空間開(kāi)闊,中央有一個(gè)大水池,樓廳廊房環(huán)池而建。池的北樓寬七楹,屋頂高低錯落;中樓的三間稍突,兩側的兩間稍斂,屋角微翹,形若蝴蝶,故而俗稱(chēng)“蝴蝶廳”。樓旁與復道廊相連,并與假山貫串分隔,廊壁間有漏窗可互見(jiàn)兩面的景色。池東有石橋,與水心亭貫通,亭南曲橋撫波,與平臺相連,是納涼之所。池西一組假山逶迤向南,峰巒疊嶂,后有掛花廳三楹,有黃石假山夾道,古木掩映,野趣橫生。
何園雖是平地起筑,但卻獨具特色。通過(guò)嶙峋的山石、磅礴連綿的貼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邊,并因地勢高低而點(diǎn)綴廳樓、山亭,錯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渾然一體,有城市山林之譽(yù),是揚州住宅園林的典型。園中的植物配置也獨具匠心。半月臺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藥,南山的紅楓,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變化,極盡人工雕琢之美。
何園是清代后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單位,是揚州的園林特色和風(fēng)格的體現。漫步何園,回廊曲折,復道行空,假山貼墻,鳥(niǎo)棲庭樹(shù),丘壑宛然,游魚(yú)驚水……宛若“鳥(niǎo)飛屏風(fēng)里,身置仙境中”。在有限的空間里,塑造眾多的山水景觀(guān),給游人以無(wú)限的審美聯(lián)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