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座落于西藏自治區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扎瑪山麓,是西藏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佛教寺院。
桑耶寺有許多名字,古稱(chēng)“烏登勃來(lái)”,藏文寺名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藍”,或者“鄔策欽莫寺”,還有“無(wú)邊寺”、“存想寺”、“三樣寺”等名稱(chēng),一般總稱(chēng)為“桑耶寺”。桑耶寺是藏傳佛教歷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建造于大約公元8世紀中葉的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時(shí)期。
桑耶寺的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奇特,建筑是仿照古印度婆羅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歐丹達菩黎寺為藍本而建的,全寺的建筑完全按照佛經(jīng)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為世界中心須彌山,由一座藏、漢、天竺三種風(fēng)格的三層“鄔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陽(yáng)、月亮兩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雙輪;鄔孜大殿四個(gè)角上分別建有紅、白、綠、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還均勻分布著(zhù)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廟建筑群的外圍是一道圓形的圍墻所環(huán)繞,象征著(zhù)世界外圍的鐵圍山。整個(gè)寺廟的建筑布局又和密宗的曼荼羅(壇城)有幾分相似。
桑耶寺由印度僧人寂護和蓮花生仿照印度的奧坦陀布黎寺設計,始建于公元762年,至779年建成。寺廟建筑群占地面積約11萬(wàn)余平方米,完全按照佛教對世界結構的想象規劃。主殿凝聚了藏、漢和古印度三種建筑風(fēng)格,殿前立有“興佛盟誓”碑,在多吉德殿外的右側還立有一古藏文石碑。主殿門(mén)前立有石獅一對,獅高1.2米,石座為方形,雕刻有方形蓮花紋。寺內還有一對漢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樸,具有唐代的雕刻風(fēng)格。寺內還有大銅鐘1口,高1.1米,直徑0.55米,鐘上鑄刻的古藏文十分罕見(jiàn)。
桑耶寺建成后,吸引了大批來(lái)自?xún)鹊?、印度、中亞等地的僧眾以及當地貴族子弟前來(lái)修行,從而奠定了桑耶寺的在佛教發(fā)展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桑耶寺的建筑為人們研究藏、漢以及古印度的建筑藝術(shù),提供了重要的實(shí)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