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津縣的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里,產(chǎn)有一種周身綠中透紫的蟈蟈兒,是當?shù)靥禺a(chǎn),俗稱為“油蟈蟈兒”,又稱“駙馬蟈蟈兒”。說起這個玩意兒,還有一段饒有興味的傳說。
據(jù)清乾隆本《夏津縣志》載,在元代,夏津縣曾是駙馬都尉武毅王的“湯沐邑”(古代“湯沐邑”是供諸侯、大臣朝見天子前,住宿、齋戒、沐浴的地方。后來,用做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賦稅的私邑,也叫做“湯沐邑”)。這武毅王生性放蕩不羈,常常四處游山玩水,夏津因是其私邑,每到夏秋收取租賦的時候,他便常來各“王莊”(古代皇帝賜給皇親國戚、勛臣們在私收賦稅的土地上所建立的莊園,用以收租和管理佃戶。皇族的稱“皇莊”,各王爺?shù)姆Q“王莊”。)上轉(zhuǎn)轉(zhuǎn)。
這年秋天,又是收租時節(jié),武毅王又來夏津小住。這天天氣晴和,秋風(fēng)習(xí)習(xí),不冷不熱,令人非常愜意。于是,武毅王便帶上弓弩與一群伴當(在“王莊”幫閑、打雜的人)飛馬向夏津縣城東北的黃河故道森林中奔去。
黃河故道,亦稱黃河故瀆,是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黃河改道經(jīng)此入海的河道。到公元11年(新莽三年)再次改道,在此行水達613年,后遂成黃河故道。由于多年黃沙沉積,形成了大小無數(shù)沙丘。經(jīng)多年的自然生長,又兼人工栽植,沙丘之上樹木叢雜,遮天蔽日,在當?shù)貍饔?ldquo;攀樹可行30里”之說。林中鳥雀飛鳴,狐兔竄逐,實為狩獵游玩的好去處。
武毅王帶伴當們來到密林中,吶喊呼哨,嬉戲游樂。伴當們都是些善拍馬吹牛,逢迎獻媚的家伙,有的捕鳥,有的趕兔,有的圍堵狐洞,各逞其能,以邀武毅王的恩賞。伴當中有一個叫王珂的,生得尖嘴猴腮,伶牙俐齒,善于察言觀色,所以頗得武毅王的寵信。人們送他綽號叫“伶俐鬼兒”。
這王珂深知當時是中秋時節(jié),正是各種秋蟲興盛之時,他不去捕鳥,也不去逐兔,獨個兒在樹間草叢里摸來爬去。因為他早就知道在黃河故道的樹林中,產(chǎn)有一種蟈蟈,個大腿長,周身綠中透紫,兩只鏡翅,晶瑩透明,叫起來聲音渾厚響亮,當?shù)厝朔Q“油蟈蟈兒”。
“
伶俐鬼兒”在草叢中鉆來鉆去,果真捉到了一只,他小心翼翼地用樹葉包好放在帽子內(nèi),就若無其事地與別人一起去哄趕鳥兒去了。
且說王珂得了這只“油蟈蟈兒”,又叫人編了一只玲瓏別致的籠子,用黃絹帕罩著,悄無聲息地獻給了武毅王。說也奇怪,這蟈蟈見了王爺也來了勁頭兒,跳著、叫著,時不時惹得武毅王哈哈大笑。他聽叫聲、看跳動,整天守在籠子旁邊,愛不釋手,喜不自勝。于是便命“伶俐鬼兒”王珂帶人去黃河故道的樹林中去捉,分別獻給皇親和宮中的后妃們。一時間,各王爺府里、各后妃宮院內(nèi),到處都是蟈蟈兒的叫聲。因此,這“油蟈蟈兒”身價大增,后來逐漸傳播到民間,人們還給它送了個雅號,叫“駙馬蟈蟈兒”。
這“駙馬蟈蟈兒”除了上述特點,還有一個習(xí)性就是能耐寒冬。如果飼養(yǎng)得法兒,可以養(yǎng)到來年麥收季節(jié),有的甚至能養(yǎng)到新蟈蟈出世。因此,當?shù)厝司托纬闪损B(yǎng)“葫蘆蟈蟈兒”的習(xí)俗。人們將一種扁圓形葫蘆在熟透之后挖空,上挖一個齒形的蓋兒,并在葫蘆的周圍鉆上小孔,以通空氣,便成了飼養(yǎng)蟈蟈的“葫蘆頭兒”了。
冬天的“葫蘆蟈蟈兒”有的被放在暖炕上,有的被放在炕頭邊,有的被揣在懷里,吱吱鳴叫,主人洋洋得意,并也以之自夸自詡,向人炫耀。
在當?shù)?,不說別的,就這養(yǎng)蟈蟈的“葫蘆頭兒”就很講究。新葫蘆熟后,即將其摘下,風(fēng)干后,放在紅、綠、蘭、紫等色水中煮透,涼干后,挖瓤、開蓋兒。有的還在葫蘆周圍刻上蝙蝠、福壽字、卷草等圖案,或三國、水滸中的戲文人物。顏色底白圖案對比清晰,把玩手中,饒有興味。隨著時間的推移,“葫蘆駙馬蟈蟈兒”便應(yīng)運而生了。后來,這“葫蘆駙馬蟈蟈兒”竟上市買賣,并形成了專門的市場。人們竟有以此為業(yè)而成豪富者。后來,因兵燹戰(zhàn)亂,飼養(yǎng)者漸少。尤其是農(nóng)藥的使用,給“駙馬蟈蟈兒”的繁殖帶來很大影響,生存量減少?,F(xiàn)在每到夏秋季節(jié),只有在黃河故道遠離農(nóng)田的樹林里尚有生存,雖然稀少,但仍有少數(shù)酷好此道者,以“葫蘆頭兒”飼養(yǎng)這稀有的“駙馬蟈蟈兒”。不過若是人工養(yǎng)殖,看來仍是可以大量繁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