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脂婚嫁,婚前一般有提親、合婚、訂親的過程。男方或女方的父母,準備為兒、女辦婚事前,先挑選對象。通過親朋了解對方家庭的門風根基、人緣、經濟條件用女子、男子的一般情況后,約請媒人或親朋說合提親。
米脂縣群眾極重視迎親儀式,方言稱引“媳子(音xiou ze)”,極為隆重。事前盡力準備,選定吉日后約請爺、叔、姥、舅、姑、姨等主要親朋前來做客,辦喜事。
吉日黎明,男家早早起床,熬紅豆米湯打發(fā)“引人的”前往女家。嗩吶班子(吹鼓手)放炮鳴號,響吹細打,出村上路。
女家事前也按規(guī)矩準備,辦嫁妝,備酒飯,約親朋,選擇“送人的”。當日早起,為女兒梳洗打扮,等候迎娶。
迎親隊到女方村莊,嗩吶傳訊。新娘父母笑迎來客,高筵待賓。“送人的”婦女將男家?guī)淼男乱陆o新媳婦換上,名“披硬衣”,稍事片刻后,女家“打醋壇”(敬神求平安儀式),送女兒離家。
迎親隊前為嗩吶班,“引人的”,中為新娘,后為“送人的”和送嫁妝者。每過一村,嗩吶鑼鼓聲聲,吸引男女老幼觀看。兩個迎親隊相遇,有“搶路”舊俗,以新媳婦走上方(陽面)、超越對方為“有福”。迎親隊回到男方村莊,長號報喜,嗩吶高奏,鞭炮齊鳴。新郎及父母笑迎“送人客”。新郎的母親在媳婦進家時將事先備好的錢或禮品相送,謂“結喜緣”,祝愿婆媳和睦相處。
辦喜事,東區(qū)早餐為炸油糕、燴 粉湯,午餐為“八碗”、晚餐饸咾。以家境貧富,豐欠不等,一般油糕、饸咾是必不可少的。西區(qū)不吃糕,辦“粗四席”或“細四席”。送人的根據(jù)路程遠近當日或次日回去,是男家當天的首席佳賓。
晚間,習俗“鬧房”,同村年輕男女共聚新房,逗趣取樂,哄鬧新婚夫婦。新郎躲躲閃閃,新娘羞羞答答,同輩男女歡聲笑語,樂不可支,夜半方息。洞房花燭夜,燈火不滅,謂“長命燈”,好嬉鬧的年輕小伙、姑娘、大嫂在窗前“聽門”,得幾句新婚夫婦的“悄悄話”逗趣。也有來點小小“惡作劇”的,扯破窗紙或點個辣椒煙火塞入門洞,攪得新人不得安眠。俗語“新婚三日沒大小”,鄉(xiāng)鄰可以逗笑。
結婚次日,新郎伴新娘同回娘家,叫作“回門”。城內當天返回,鄉(xiāng)村留住一宿。娘家近親均設宴招待新女婿,竟一日數(shù)餐。新娘在婆家住八九天,再獨自回娘家住八九天,取“八對八,兩家發(fā)”、“九對九,兩家有”的吉利。返回婆家住一月,還可回娘家住一月,漸漸適應新環(huán)境和淡漠別母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