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點點滴滴的匯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寶,其中那些獨特的地名傳說,更是古老長河中迸出的浪花。地處新化縣桑梓鎮(zhèn)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沖,講起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滄桑久遠而諷渝深刻的故事。 康熙中葉,石
梅山文化,點點滴滴的匯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寶,其中那些獨特的地名傳說,更是古老長河中迸出的浪花。地處新化縣桑梓鎮(zhèn)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沖,講起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滄桑久遠而諷渝深刻的故事。
康熙中葉,石窖大院子中有一科舉考生叫扶正德,進士后被任命永州府江華縣教諭、新田縣教諭、永州府訓(xùn)導(dǎo)等職,在外從政多年后乘馬回家省親。由于當時禮節(jié)是如若外祖父家離的較近的徒步才顯得尊重(扶正德去外祖父家只幾里路程,即該鎮(zhèn)滿竹村),扶正德遂將馬羈于石窖村父母家,步行去外祖父家。有一夜間,馬掙脫韁繩奔至北面的前程村院邊,偷吃了老農(nóng)楊氏家玉米苗。因為玉米苗被糟蹋得太慘,楊老農(nóng)遂將馬趕回窖村,并將“馬吃玉米”一事告知了扶正德之父扶登熙。扶父將馬關(guān)好。馬由于吃青苗太多而腹瀉,扶登熙一面派人去找兒子扶正德,一面請獸醫(yī)醫(yī)馬,又請人處理“馬吃玉米”一事。
扶登熙是一位仁智、誠信、厚德載道的長者。他思忖著:回家省親的兒子是怎樣在外為官的呢?地方紳士又會怎樣處理“馬吃玉米”一事呢”他帶著疑問、飽含期待請鄉(xiāng)村士紳著手處理。士紳們懼怕扶正德,商榷其事時,都說楊老農(nóng)田地外籬笆未修結(jié)實,玉米苗被馬吃了最多賠兩石谷錢,但一匹好馬因吃多了而得病,楊老農(nóng)應(yīng)該賠馬,最后判決要求楊老農(nóng)交賠馬押金二十石谷錢。楊老農(nóng)回家后嚎啕大哭,因一時找不到押金而痛不欲生。第二天,扶正德從滿竹歸來,問父親怎么處理“馬吃玉米”一事,父親將原委一一告訴了兒子。扶正德聽后勃然大怒,指責父親矜其子為官而欺壓良民,呵斥士紳不講公理而巴結(jié)官吏。遂將審案之人一一請來。再議此事,并當場表明自己的看法:“政者,正也,子率先正,孰能不正;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你們何該作出如此不公道的結(jié)論來。農(nóng)民望作望收,青苗被吃還要交賠馬押金,天理人心,詎能如此?”扶正德當即掏出錢來賠償楊老農(nóng)的玉米苗錢,那些士紳們悻悻而去。扶登熙語重心長地說:“孩子,我是試試你在外是如何為官的,為暴為仁,是貪是廉?同時也看看鄉(xiāng)間士紳如何受理民事糾紛呀!”
爾后,扶登熙夫婦名聲大振,扶家與人為善,做了不少好事。“馬吃玉米”一事也在當?shù)貜V為傳說,玉米沖地名也因此而來,前程村也同是懷念“賢人”的原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