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三峽,清江如畫,兩壩出平湖,深處有人家。屈子投江,昭君出塞,三國橫刀立馬。漂流,哭嫁,一聲號子情動天下。愛上宜昌,馬上出發(fā)!”
4月開始,宜昌城市與旅游營銷聯盟馬不停蹄,到高鐵沿線合肥、長沙、廣州等地“吆喝”,推介會上,開篇語一致換了新篇章,“愛上宜昌”取代以往的“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魅力三峽,激情宜昌”等成為新的宜昌城市旅游品牌口號。
品牌模糊地位尷尬
熱愛旅游的張偉說,他已經習慣了與新認識的驢友這樣對話:
對方:“你哪兒的人?”
張偉:“宜昌的。”
對方:“哦,四川好地方。”
張偉:“是湖北宜昌,三峽工程所在地,葛洲壩你知道的吧?”
對方:“哦,不是宜賓呀?”
張偉:“不是,三峽那的。”
對方恍然大悟:“三峽,重慶的嘛。”
宜昌市旅游局局長柳兵也承認,目前市場上,尤其是北、上、廣等遠程市場,三峽旅游的第一品牌聯想的是重慶。他認為,旅游消費的特征明顯,形象不直接呈現在消費者眼前,比一般商品更需要做品牌。
許多業(yè)內人士認為,宜昌旅游因為資源多種類、品牌多系統(tǒng)造成了形象統(tǒng)一的停滯模糊化。“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強化地區(qū)認知,弱化了宜昌游覽形象,難以支撐宜昌城市旅游品牌。很多專家學者都曾發(fā)表觀點,認為宜昌需要提煉新的城市旅游品牌口號。
品牌應引發(fā)游客共鳴
今年年初,宜昌市旅游局邀請了武漢現代廣告公司,包裝策劃旅游品牌。旅游局市場促進科科長王訓兵介紹,該公司段數頗高,參與了武當山的品牌形象包裝宣傳。
現代廣告的創(chuàng)意人員認為,目前國內部分城市口號趨同化:說資源、講對仗、八股化,如肇慶的“肇慶山水美如畫,堪稱東方日內瓦”;日照市的“游山登五岳,賞海去日照”;諸暨的“西施故里,美麗諸暨”。
柳兵說,品牌口號正由資源型過渡到游客體驗型,即從游客內心出發(fā),找尋能引起共鳴的角度,觸碰游客心底的特質。旅游營銷開始進入從“賣產品搭配賣生活”的過渡期。
“愛上宜昌”內涵豐富
3月底4月初,現代廣告公司提出了“愛.上宜昌”,征求旅游企業(yè)負責人、專家學者的意見之后,修改為“愛上宜昌”。隨后,宜昌市旅游局組織了重點旅游企業(yè)座談,王訓兵說:“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口號概念時尚,直觀感覺好,并且給人一定聯想。”
創(chuàng)意人員解釋,“愛”有大愛和純愛:從宜昌歷史看,古代屈原投江、昭君出塞、關公忠勇,為“國”、為“義”甘愿以身赴死;近代石牌要塞保衛(wèi)戰(zhàn),現代三峽移民,皆為大愛。而山楂樹之戀,宜昌又是史上最干凈的愛情發(fā)生地。
“上”從區(qū)位上看,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三峽門戶、川鄂咽喉”,是為“上佳”之地。從旅游線上看,從宜昌出發(fā)游三峽,逆流而上,實為上游三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宜昌延續(xù)了“向上”的民族精神。“上善若水”,三峽大壩工程集防洪抗災、發(fā)電航運于一體,可謂造福子孫的千秋大業(yè),是為“上善若水,大愛無疆”。“宜”則囊括了宜人、宜居、宜游之地的意思。“昌”有文明昌盛之源,生生不息之意。
“這個口號應該很容易讓游客接受。”峽州國旅總經理胡詩華建議,以“愛上宜昌”為藍本,還可以根據營銷所需進行組合,如與大湖北對接,“靈秀湖北,愛上宜昌。”
柳兵介紹,接下來,宜昌將進行品牌推廣和營銷,“愛上宜昌”的品牌logo將出現在大街小巷。